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不用空调暖气,一年四季保持室温20℃左右 首个“近零能耗”样板楼亮相城市副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12-30 点击数:

炎炎夏日不用费电吹空调,严寒冬日无须外界供暖气,国内能源行业首个“近零能耗”建筑今年10月底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近零能耗”建筑位于潞苑北大街河东五号调峰热源厂,是栋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总面积5200平方米的灰色小楼。一栋小楼,就集纳了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发电、储能罐、全智能感应“室外窗帘”等10余项高科技节能新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节能样板楼”。这栋楼的全名叫“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是一处集客服、应急抢修、调度于一体的供能指挥服务中心。

5个储能罐储存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

“近零能耗”小楼已完成主体结构规划建设和外立面装修,露出真容。看似与其他楼一般无二的小灰楼,在楼前的深坑内,却并排深埋着一个个橙色的巨大金属储能罐。

原来,这栋楼里分别安装了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屋顶和幕墙上还覆盖有光伏发电板。热泵从地下“捕捉”地热能,从空气中“吸收”空气能;光伏发电板则能够通过太阳能发电,这些从大自然“捕捉”“吸收”到的能量,被分别储存在储能罐中。

“地下一共埋了5个储能罐,储备的能量既能在冬天转化成暖气为整栋楼供热,又能在夏天转化成冷气为整栋楼降温,还能储备‘绿电’为整栋楼供电。正常情况下,5个储能罐中储备的能量,基本就能够满足整栋楼的暖气供热和空调供冷需求。”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近零能耗示范项目办公室主任张谷成首先揭开了小楼应用“绿能”的秘密。

通州区城管委工作人员王节表示,该建筑相比于传统建筑,使用的能源中有大约60%是可再生能源。

给房子“披棉袄”,薄墙更保温

这栋“近零能耗”小楼,无论春夏秋冬,始终能够保持20摄氏度左右“四季如春”的室温。

“窗户、窗帘、墙体,设计的时候都有秘诀,就像是给房子披上了件棉袄,达到被动节能的良好效果。”张谷成介绍说。

楼内的每扇窗户,厚度都是普通家用铝合金窗的3倍。原来,无论是窗框还是玻璃,都经过了特别设计。窗框内填充有特殊隔热材料,三层玻璃之间则充满稀有气体“氩气”,玻璃表面还镀上了一层特殊的隔热膜。有了层层防护,一扇窗户的隔热能力,堪比一堵实心砖墙,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外界的冷热空气与室内交换造成能量流失。

大楼东西和南面的每扇窗外,还外挂了能感知外界天气的“智能窗帘”,可以根据室外的温度、光照,自动开合,并自动调整每一片窗帘叶片的遮光角度。

墙体增加了“双重保温”新技术,墙更薄,保温性能反而更好。记者看到,墙体在普通外保温层中,特别内置了一层“真空绝热板”。有了“双保险”后,10厘米的“薄墙”,保温性能比过去30厘米的“厚墙”还要好。

小楼投用后,预计每天将有120名客服、应急抢修、调度人员在楼内办公,密不透风的建筑会不会让人感到憋闷?怎么样保证室内空气新鲜?近零排放示范项目能源系统责任人程开带记者参观了楼内正在安装的两套新风系统,他表示:“新风系统24小时运转,除湿、净化空气,确保楼内的空气质量永远都是‘优’。”

王节介绍说,有了这一系列被动节能的新技术,整栋楼的综合能耗能够降低超过70%。

国内能源行业首个“近零能耗”建筑亮相副中心,集纳10多项高科技节能新技术,今年10月底将投入使用。记者白继开/摄

大楼运行靠智慧“大脑”自动调能

阳光太晒,何时拉窗帘?光照不足,何时开灯?储能罐何时开始蓄能?所有这些指令,全部无需人来操心,靠大楼聪明的“大脑”,就能实时自动调节。张谷成介绍说,大楼安装了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感知识别外界温度、光照、能源等情况,根据需求自动调度整栋楼的能源使用,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低碳排放的目标。

王节表示,“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已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和国家近零能耗认证,同时也是国内能源行业首个“近零能耗”项目,现阶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今年10月底将在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下一步,“近零能耗”建筑中采用的新技术,还有望走进居民小区、办公楼宇。

国家《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按照节能水平逐步提升,建筑由耗能到产能,将建筑分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及零能耗建筑。通过在建筑设计中一系列节能技术的应用,让房子能耗更低、碳排放更少、居住体验感更佳。

上一篇:北京健康宝4.0上线 每日“打卡”可缓存数据以便随时调用
下一篇:城市副中心112条道路路灯将智能,可节电四成!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智能“分心驾驶”电子眼上线,等红灯打电话注意了
  • 无需“开膛破肚” 精准“号脉”路基“病症”
  • 通州城市副中心积极搭建水环境防控多层次精细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测的作用
  • 水域装上电子围栏、发现火患及时报警、座椅能为手机充电…… 城市副中心公园越来越“聪明”
  • 城市副中心政务智能终端自助服务:秒批秒办 “一件事”集成办
  • 无人机科技农场:着力打造线上线下教育产业平台
  • 城市副中心剧院探索行业新标 “文化粮仓”待开仓
  •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预计年底前亮出外立面34万平方米里的“科技范儿”
  • 不用空调暖气,一年四季保持室温20℃左右 首个“近零能耗”样板楼亮相城市副中心
  • 信息化和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分指挥部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区召开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专题培训会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