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创新工艺攻克流沙层 行政办公区二期项目用上机器人和“超级大脑”

作者: 发布时间:12-30 点击数:

建筑面积相当于又建造了一个北京人民研讨会议堂,用钢量更等同于1.5个法国埃菲尔铁塔,作为副中心一项“超级工程”,6月底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启动区160地块项目外幕墙工程将全面结束,年底其装饰装修工程也会基本完工。

记者日前从中建一局获悉,创新工艺攻克流沙层难关,引入焊接机器人与“超级大脑”,一系列智慧建造硬核科技化作该项目拔节生长、屡创“副中心速度”的根基。

革新工艺:创造“副中心桩基速度”

规划建设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攻”,作为副中心最大EPC(设计施工总承包)超级工程项目主帅的刘春峰及其团队,如今正带领团队奋战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启动区160地块项目上。该项目总造价16.324亿元,建筑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建筑面积相当于又建造了一个北京人民研讨会议堂。

该项目的施工进度正不断提速。当前,工程幕墙外立面已完成50%,室内二次结构完成度达90%,室内装修深化设计已接近完成,地下室砌体工程完成80%,机电工程也已完成了30%。

自2020年9月1日项目打下第一根护坡桩,到2021年9月30日项目主体钢结构全面封顶,这项超级工程奇迹般的规划建设速度令所有人印象深刻。

刘春峰告诉记者,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大运河地区,地下大量沙土层。让刘春峰难忘的是,在深沙层的桩基施工中,他们发现地下竟有15米左右的深沙层。沙层较深时,工程桩孔极易坍塌。他率领项目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最终确定在工程中创新采用“长螺旋反插钢筋笼”工艺。

这项创新工艺采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利用混凝土泵将超流态细石混凝土从钻头底压出,边压灌混凝土边提升钻头直至成桩,最终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与普通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相比,“长螺旋反插钢筋笼”施工不需要泥浆护壁,而且施工快、成型好,有效处理了流沙带来的困扰。

不过刘春峰也清晰记得,接下来“小插曲”再次出现,施工初期的两次试验桩均出现问题。刘春峰立刻召开专题筛选会,全要素深入剖析原因。当天他和技术人员从下午16时一直忙到次日凌晨3时,一直坚守现场研究处理方案。看着一项项试验桩技术数据全部达标,刘春峰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最终成功攻克了钢筋笼下插15米处沙层(其中14米处是承压水层)的复杂地质条件。随后仅用20天时间,项目成功完成了1166根抗拔桩施工。相比以往的悬挖桩工艺,这次的新技术实现了噪声小、泥浆少的绿色施工,还极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焊接机器人,领跑钢结构建造质量

“能不能像机器人造汽车那样,让机器人建造建筑工程?”建筑工业化是刘春峰一直琢磨的问题。

“我和技术团队研究发现,采用传统人工焊接建筑钢构件,焊接质量往往取决于焊工技术水平。但对焊接机器人来讲,每道焊缝宽窄误差在正负1毫米之间,而传统焊接甚至接近3毫米,焊接精度可大大提高。”刘春峰说。

行政办公区工程体量巨大,钢结构用钢量接近14600吨,相当于1.5个法国埃菲尔铁塔。在此上阵的“超能钢铁侠”长得很特别,这些焊接机器人由机器臂、控制柜、焊机及焊枪四部分组成,臂展达2米,焊枪杆主要应用于钢结构柱之间的焊接。因为钢结构柱焊接点存在一定的割纹深度、坡口角度等误差,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在机器人焊接时,要随时微调,每条焊缝的焊接程序都是“量身定制”。

除了钢构件焊缝美观、精准度高外,焊接机器人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传统焊接工序,两名焊工每天大约能焊3根钢柱,采用机器人焊接钢构件,一名技术人员能同时操作3台机器人焊接施工。经实际测算,单台焊接机器人的效率较人工至少提升两成多。

智慧建造:“超级大脑”拔节生长

“既要勤勉工作,更要智慧建造。”刘春峰率领智慧建造技术团队成立的智慧工作室,被市总工会评为“信息化管理及智慧建造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他们以智慧+赋能建筑智慧化着力打造出工程的“超级大脑”,实现了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我们自主研发和应用的区块链精细化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建筑业在区块链应用上‘零’的突破。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可追溯与不可篡改,保证工程验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刘春峰表示。

如今,区块链精细化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已成功应用于行政办公区二期160项目工作流程和数据储存管理。刘春峰形象比喻:这就像把每个项目工程文件设置成属于它的“身份证”,所有数据一经存储不能篡改,真实、唯一、安全。数据系统还内嵌专家库,当项目发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可根据专家特长在线挂“专家号”提请诊断,多方专家诊断后形成专项处理方案,为项目形成“电子病历”,可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参考经验,有效规避同类施工问题发生。

在智慧建造硬核科技方向,刘春峰更如数家珍,行政办公区二期160项目采用了智慧巡检眼镜设备,融入AI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眼镜捕捉画面+后台AI算法,实现毫秒级人脸检测,可对地下室等密闭空间进行智慧监测,使地下施工检查由过去的被动“监督”变为智能的主动“监控”,能对“人员、机械、物料、方法、环境”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做到精准定位人员与远程技术指导。

如今国内最尖端的物联网网科技也成功运用到项目中。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传感设备对高支模、深基坑、临边防护等重点部位实时监控,刘春峰和技术人员可实时发现工程现场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管线等部位存在的有关隐患,并在塔吊、卸料平台、外用电梯安装传感设备出现危险前及时提醒,实现项目管理从被动向主动监管,事后向事前与事中监督的双转变。

在160项目中,正式上线的BIM5D+智慧工地预警平台系统还能实时显示多维度监测数据,实时查看塔吊吊钩监控画面,实现塔吊运行状态的多方位监控。一旦现场发现吊钩隐患,系统一方向向现场发出语音告警,提示塔吊设备操作人员规避风险,另一方向将警告信息通过手机App自动推送给项目管理人员,督促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及时整改。

科技创新与工地智慧化管理的携手支撑,不断刷新“副中心速度”。2021年,刘春峰及其团队第一个奋斗目标——项目主体钢结构封顶已成为现实。2022年,刘春峰们已开启奔向第二个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每月完成约1亿元产值,6月底项目外幕墙工程将全面完工,年底项目装饰装修工程基本完工。到2023年,副中心这项超级工程有望在6月末全面竣工。

“京华号”盾构机掘进突破3668米,施工车辆在隧道内忙碌作业。记者常鸣/摄

上一篇:城市副中心实现“全域创城一张图” 运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
下一篇:城市副中心年内实现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全覆盖 现阶段已完成2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创新工艺攻克流沙层 行政办公区二期项目用上机器人和“超级大脑”
  • 无人机科技农场:着力打造线上线下教育产业平台
  • 万人基站数全国第一 开放上千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上半年数字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升至43.3%
  • 钢结构全面封顶 今年底竣工验收 行政办公区收获全区标杆项目
  • “一桥一策”,让北京的桥下空间焕发新的活力
  • 2021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智能化技术升级绿色人居环境
  • 潞城场站25台老旧充电桩换新 电动出租车充电平均提速10分钟,新增扫码付费更便捷
  • 探索燃气安全数智化,新奥加快数智化智能燃气系统建设
  • 电子驾照今起启用 交管局详解申领使用细节
  • 建筑减震垫 智能建造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