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行业资讯

首页 > 资讯中心 > 建筑行业资讯

产业园的投资规划建设的三大经济背景

作者: 发布时间:07-07 点击数:

  产业园的投资规划建设、运营发展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功能和影响,首先必须全面、客观地筛选外部环境的变化,为确定自身战略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在对产业园发展开展战略筛选时,建议可用PEST、SWOT筛选法作为首选工具,在筛选园区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若干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园区基本的发展战略愿景和战略取向。

  在PEST筛选中,应重点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格局环境下,产业园所面临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因素变化。在SWOT筛选中,应重点指出产业园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影响和5G物联网时代基础下,在技术、产业发展方向面临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也许。

produce-item101.png

  同时,近年来在国内我国以大型企业作为主导或者园区经济龙头,推动产业聚集的模式也逐渐兴起。建筑规划规划研究中心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产业园在开展战略筛选选择时,还应着重考虑到以下经济背景:

  1、在新时代基础下,国内制造业出现结构性调整与转型升级存在必然性,传统第二产业逐步延伸至第三产业。一方向是有关产业自身在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另一方向则是制造业与其他产业出现融合的过程。产业园所主导的产业应“趋利避害”,将主导产业中高附加值、有潜力的细分行业作为产业聚集的重要方面。

  2、供给侧改革将对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工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第二产业面临战略机遇期。中央经济工作强调,政府通过制度改革、管理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刺激新需求,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和优良的发展机遇。园区运营应将企业化、专业化的服务作为发展宗旨,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劳动力支持、市场拓展等服务。

  3、应注重产业园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的体系创建,发展生产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使用最大化。注重加快产业链内的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模式,形成横向、纵向的关联,即横向上,产业中同类型企业间的竞争有助于市场的成熟和技术快速进步;纵向上,上下游企业在相互适应中,不断向先进技术的龙头企业靠拢。

  同时,应将生态文明规划建设作为园区开发运营的规划指导,通过实施路径体现到园区发展的可持续化、最有效地、低碳,将生态理念逐步融入园区企业的经营环境中。

  总之,在经济新时代基础下,形成产业聚集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有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产业园在开展战略筛选时,应通过战略筛选方法寻找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再从内部资源、竞争力出发,系统对园区所处环境、优劣势开展筛选汇总。


上一篇:海丰生态科技城智造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基地筛选
下一篇:工业向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的发展方面转变中厂房规划过程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思萃|加强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需要注意的6个方向
  • 思萃|厂房建筑规划要注重给排水的问题
  • 思萃|旧厂房改造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筛选
  • 思萃|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规划中的5点应用
  • 思萃|甲级写字楼建筑规划理念及要点汇总
  • 思萃|《民用建筑规划统一标准》GB 50352-2019
  • 思萃|怎么样才能规划出真正的绿色建筑
  • 思萃|建筑智能化工程规划与施工资质标准
  • 思萃|“三旧改造”城市更新规划处理措施汇总
  • 思萃|商业综合体消防规划要立足于实际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