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推出“二次过街”系统 增设彩色地灯 喷涂“礼让行人”文字 城市副中心:小小斑马线做出大文章

作者: 发布时间:12-30 点击数:

礼让斑马线是文明行为,更是法定义务。但除了用硬性规定对车辆加以约束之外,斑马线的硬件改造,对“礼让斑马线”的顺利实施也起到积极的加快作用。

站在新华西街路口刚刚施划一新的行人等待区,让人感觉特别踏实。前不久,该路口完成了“精耕细作”,施划的新型高亮斑马线,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出行安全。而更早之前,在运河湾小区十字路口、云景东路与梨园北街交叉口、乔庄北街、北关路口等多地斑马线都进行了改造。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些斑马线的硬件改造,不仅能更好地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也加快了“礼让斑马线”在城市副中心成为新风尚。

记者在梨园南街一处十字路口看到,和普通斑马线相比,这里的斑马线等候线四周装上了彩灯。当绿灯亮起时,彩色地灯闪烁的同时伴有广播提示“现在是绿灯,请尽快通过”;当红灯亮起时,广播则会提示行人“现在是红灯,禁止通行”。

据区城市管理委有关责任人介绍,2018年,通州区在梨园南街和乔庄北街安装“多元智能斑马线”系统,该系统属本市乃至国内首创,是公安部科技成果推广的推荐产品。这套系统可以采集抓拍所有通过路口的车辆,将车牌与当前车速绑定,记录未减速车辆的车牌、车速及视频信息,作为事后执法依据;当发现行人过街时,采集抓拍车辆是否按照交通法规在道路停车线内停车、让行。由于这种智能斑马线系统对于路况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为此这两年开始在其他硬件设施上进行改造,比如升级斑马线材质、设置安全岛、增设反光道钉、喷涂“礼让行人”文字等,进一步完善行人过马路设施。

北关路口“二次过街”系统,路中间仿佛多了个“安全岛”,“安全岛”两侧的圆端头设置了柔性警示桩,侧面刷上了黑黄警示反光漆,即使在夜里也非常醒目。“安全岛”的行人驻足区还设置了阻车石,防止不熟悉路况的车辆从这里调头,从而保护行人安全。

所谓“二次过街”系统,就是在斑马线中间位置增设信号灯,对两部分斑马线上的行人通行情况进行单独控制,行人根据信号灯指示分两次通过马路。过马路时,行人可以走到路中央的“安全岛”,等待下一段路信号灯变绿后继续通行。

这样的硬件改造,已经在城市副中心很多路口实施,这些路口车道多、距离长,过马路比较困难。增设安全岛、将斑马线分段之后,即使是腿脚不便的老人,过马路也从容了许多。

为了配合路面上的这些改造,一些路口还对非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进行了治理,并重新调整了红绿灯配时。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让路口的通行效率和秩序发生了明显改善。在翠屏西路等路口,不再出现右转车辆扎堆“让行难”问题,当行人过街时,所有方向的机动车右转信号灯为红色;当机动车右转信号灯为绿色时,路口所有方向的行人则在等待区等候过街。“确实挺方便的,也很安全。”在附近工作的孙小姐说,之前没有改造路口时,自己经常和机动车、电瓶车“擦身而过”,有时站在道路中间不知所措,改造之后,路口的通行条件和环境好多了,“什么时候该过街,什么时候该等待,一目了然。”

上一篇:北京首支交通网络执法队伍揭开面纱,用大数据排查非京牌运营、超
下一篇:“京华”东六环改造工程 国内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北运河榆林庄闸试用新型破冰系统可自动感知水位和水温
  • 北京环球度假区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智能化生态圈”
  • 科技创新有效减少人员聚集 多轮核酸全员阴性 行政办公区二期预计6月底外幕墙工程完工
  • 城市副中心政务智能终端自助服务:秒批秒办 “一件事”集成办
  • 通州区经信委与市经信委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处进行专班工作对接
  • 定位生态智慧小城镇 围绕行政办公功能规划建设智库集聚区 潞城镇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
  • 1050个智能门磁助力居家隔离工作
  • 城市副中心剧院探索行业新标 “文化粮仓”待开仓
  • 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全方位满足居家养老生活化的需求
  • 城市副中心26个事项“一照(证)通办” 材料上“云”端 省力省时间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