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市郊铁路与城铁直连直通

作者: 发布时间:12-30 点击数:

随着未来市郊铁路延伸、提速,与地铁跨线运行,将有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坐着火车通勤”。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郊铁路运营线路增至4条、市域内运营里程达364.7公里。“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构建方便快捷的首都市郊铁路体系,编制出台市郊铁路线网规划与五年规划建设行动计划。推进铁路客货运外环线规划建设和大型铁路编组站外迁,为开行市郊铁路创造有利条件。到2025年,市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

一批具体工程计划写入“规划实施要点”——推进东北环线南段、城市副中心线西延局部复线扩能改造,推进利用京门线、门大线等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郊铁路,优化提升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怀密线等既有线路运营水平;推动铁路客运和货运外环线规划建设,推进丰西、双桥编组站外迁,疏解过境客货运功能,为开行市郊铁路创造更有利条件;协同推进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规划建设;推进京广联络线、市郊东南环线(S12)、“三城一区”与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之间轨道线路等项现阶段期研究工作。

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融合度提升。“十四五”时期,计划实现19号线与市郊S2线、平谷线与通密线、平谷线与东北环线直连直通,跨线运营。此外,还将实现“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通过对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等市郊铁路增设复线,推动实现市郊铁路高频次公交化服务。按照付费区换乘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交汇处增建换乘站,对既有换乘站实施升级改造,加快两网融合。

“ 站城融合”丰富都市生活

下了地铁,不出地面就能进入写字楼、商场,一座座地铁站,正在成为都市生活的“活力中心”。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继续规划建设发展车站微中心,均衡轨道网络客流,为客流低迷线段、方向和时段增补客源,提高网络总体运输效能。其中提到,在规划71个轨道微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城轨提速改造,再增加11个轨道微中心(肖村、沙河、南郡、石门、俸伯、长阳、良乡大学城、阎村东、星城、房山城关、燕山)。

与此同时,逐步形成“一个车站一座城”“一条线路一串城”“一张线网一群城”的城市格局,进一步丰富“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为了推动“站城融合”,还将在地铁站周边进行一系列“小手术”。推进遗留车站出入口规划建设,实施位置不合理出入口改移,增设车站出入口,推进出入口与周边建筑、地下通道和街区相联通,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

具体来讲,要规划建设开通既有车站在规划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91个出入口。实施1、2号线和八通线19座车站41个出入口改移,移出机非隔离带或主辅路隔离带。增设车站出入口27个,满足车站客流集散的基本需要。

此外,推进多网融合,加快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深度融合,形成一张线网图,统一车站命名,并缩短地面公交站和地铁车站出入口的换乘距离;在既有地铁车站出入口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在市郊铁路和地铁远端车站增建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P+R)。强化车站增值服务,优化站内公共空间设备设施布局和客流组织,增设便民服务设施,形成网络化便民服务。

“十四五”时期,北京规划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公里,轨道交通(含市郊铁路)总里程力争达到约1600公里。

上一篇:“森林书苑”撑起“银杏”伞盖
下一篇:科技创新有效减少人员聚集 多轮核酸全员阴性 行政办公区二期预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6款智能环卫产品将在北京投入使用
  • 通州区科技周揭秘“智慧”副中心
  • “森林书苑”撑起“银杏”伞盖
  • 老旧小区智慧化建设,武汉持续推动智慧化社区构建
  • 城市副中心着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样板”
  • 北京首支交通网络执法队伍揭开面纱,用大数据排查非京牌运营、超出运营区域、绕路多收费等行为 海量订单中自动捕捉非法营运网约车
  • “河湖精灵监测眼”AI观鸟 浮游生物也能智能识别监测
  • 区经信局联合举办“副中心规划建设与新型智慧城市”专题培训会
  • 智能一体机的便捷和政务人员的专业服务:从“N”个环节集成为一站式办理
  • 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充电站在张家湾设计小镇试运行 一期建成投产5台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