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老旧小区智慧化建设,武汉持续推动智慧化社区构建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01-31 点击数:

  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助力老旧小区改造,多地将持续推动智慧化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最终实现居民幸福、小区智能、治理高效的美好愿景。

  举措一、智慧停车平台提供优质体验

  【改造前】

  由于建设时规划不合理,部分老旧小区没有地下停车位且地上停车位的数量有限。同时,车辆乱停乱放、占用公共空间以及堵塞消防通道等现象的存在,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影响居民的居住体验。

  【改造后】

  “立体停车库里有保安24小时值班,我们不仅有了停车位,还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停车体验。”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胜利街道石闸门社区老八栋片区内,居民贺女士只用10秒钟就把汽车停进了立体停车库。这一便捷的智能化体验让她直呼“高大上”。

  石闸门社区老八栋片区是一片大型老旧散居楼,毗邻医院、学校、菜场、商超,人口密度较大,尤其在下班高峰期,“抢车位”现象每天都会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石闸门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智慧”元素,建成智慧立体停车库,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将停车位扩充到283个,极大地节省了土地资源。停车时通过升降平台与横移平台上下错位完成汽车交换,车辆存取完全智能化,车主只需在操作台前点击“存车”或“取车”按钮即可完成,简单又方便。

  同样,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将建设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泰山区松园小区探索“智慧停车”新思路,通过拓宽道路、拆违拆临、合理规划闲置空地等方式,释放公共空间用于拓展停车位,并安装传感器、监控探头、智能道闸等硬件设备,搭建起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车辆自动识别、车位数字化显示、停车计时计费等功能,通过技术赋能对小区停车位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根据改造后增加的停车位数量,推广“共享车位”理念。松园小区位于万达商业圈旁,前来购物的市民往往也面临停车难题,小区新增的停车位在满足居民停车需求之外仍有富余,因此松园小区通过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将小区内多余的停车位向社会开放,半小时内停车免费,超过半小时按停车时间收费,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小区设施维护、人员工资、系统维护等。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明南社区则于去年提出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外围退红空间(市政人行道边线至小区围墙或建筑立面之间的区域)的规划,旨在提升老旧小区环境面貌、保障周边居民出行畅通以及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小区退红空间因权责不明、管理缺失,普遍存在无人维护、设施破损等问题。此外,沿街店铺门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无序停放也影响居民出行和市容市貌。”明南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最终,明南社区决定在徐戎路、通途路沿街区域采取智能化地锁模式来管理停车位。

  改造后,徐戎路沿街店铺退红空间内的每个停车位都配备一个智能化地锁,车主扫描地锁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解锁停车,也可在小程序上提前查看目的地的停车位情况并预约停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化地锁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社区沿街店铺紧凑、停车位紧张的问题。”

  举措二、智慧安防系统加大对流动频繁人员管理

  【改造前】

  老旧小区建成时间久远,有的门禁系统形同虚设,有的监控缺位、盲区多、死角多,不同程度地存在技防设施相对薄弱的问题,而且小区内住户较多、人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

  【改造后】

  黑龙江省大庆市有这样一些小区:人过留像、车过留牌、物过留影,出入小区的人、车、物尽收眼底。不仅如此,有人高空抛物,很快就能被识别出来;有人翻越小区围栏,警报马上就会响起……大庆市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有机融合。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安防小区具有风险排查更快、管控效果更好、服务质量更高等优点。它通过拓展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二维码开门等多种开门方式,帮助居民轻松完成身份核实,实现了“合法的顺畅通行、非法的有效阻止”。

  同时,小区居民可以在手机上选择故障报修、费用缴纳、房屋租赁、快递寄存等功能,足不出户享受优质高效的生活服务。针对小区内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活动轨迹及时获悉其出行异常情况,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针对高空抛物等管理难题,凭借小区内部立体多元的视频监控网络进行可视化回溯、高精度定位、针对性追责。结合智能物联网应用系统,小区内一旦出现楼栋失火、燃气泄漏等情况,平台将以手机信息推送的形式,直接向居民发布预警,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在山东省青岛市,分布着不少没有围墙、没有物业服务企业的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如何用科学技术来提升小区安全管理水平,是青岛市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青岛市徐州路的一处老旧小区内安装了多个高空抛物监控,守护居民的“头顶安全”。“这些监控可以对整栋楼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实时记录高空抛物行为,为相关部门查找高空抛物者提供证据。”该小区的工作人员说,新加装的监控探头还对准了消防车通道,如果有车辆在消防通道停放超过了规定时间,监控探头便会自动抓拍并通过扩音器示警,要求司机尽快驶离。

  “我们会对每一个老旧小区的智慧化安防建设进行严谨科学的规划设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结合老旧小区的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青岛市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将多个相邻小区纳入一体化设计,综合布建视频监控等设备,加强小区数字监管;针对感知前端建设中面临的“建设验收靠脚步”“监管维护难度大”“智能化、综合布建手段不足”等难题,青岛市研发智慧监管平台,对感知前端运行状态进行监管,保障智慧安防建设发展。目前,青岛市老旧小区智慧化安防建设规范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举措三、“数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增强物业治理效能

  【改造前】

  老旧小区存在物业服务企业缺失、生活基础设施老化等管理“通病”,改造后如不加强后续管理,部分小区又会变回改造前的样子,因此亟须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后续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改造后】

  为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后长效化管理,江苏省南京市提出“数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利用智慧化模式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后物业管理可持续、全覆盖,不断优化治理效能。

  南京市根据鼓楼区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开发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及手机端服务,打造集物业管理、房屋维修、租赁交易、在线缴费、投诉建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小区居民可通过APP或小程序,查看通知告示、在线缴费、投诉建议、沟通交流、手机开门、访客通行等功能,享受更便捷、更周到的物业服务。“平时早出晚归,家里东西坏了都要拖到周末才有时间处理,还要到处找维修师傅,特别麻烦,现在直接在APP或小程序下单,别提有多方便了,后面还打电话给我回访,真的很贴心。”居民王先生感叹道。

  已建成30余年的老旧小区——西马新村所在的唐家墩街道,是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首批纳入“物业城市”试点并探索99个老旧小区“片区联管”长效治理的街道,西马新村则是首个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入驻的试点小区,打造了“街区+社区”全域“智治”的新样板,为老旧小区智慧化长效管理走出一条新路子。“我们参与了老旧小区从改造到物业服务企业入驻的全过程,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不断提升。”相关负责人说。

  汉阳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也在着力推进智慧化建设。倒口西村二院小区进行红色物业智慧管理平台试点建设,通过平台可接入视频系统、门禁系统、车辆道闸系统等数据信息,完成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的转化,为物业服务、社区服务提供精细化运营及流程服务,构建了立体化、可视化的社区综合治理体系。


上一篇:燃气管网智慧化改造,实现对地下燃气管线的安全监管
下一篇:遵义拟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强化数据中心节能审查 2030年本市将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中心行业“碳中和”
  • 雷达检测车上岗 探查副中心道路病害
  • 科技创新有效减少人员聚集 多轮核酸全员阴性 行政办公区二期预计6月底外幕墙工程完工
  • 城市副中心实现“全域创城一张图” 运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 随时随地发现处置问题
  • 副中心图书馆将提供全新文化体验 “森林书苑”初长成
  • 钢结构全面封顶 今年底竣工验收 行政办公区收获全区标杆项目
  • 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充电站在张家湾设计小镇试运行 一期建成投产5台
  • 蔡奇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规划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强调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样板”
  • 北京健康宝4.0上线 每日“打卡”可缓存数据以便随时调用
  • 城市副中心年内实现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全覆盖 现阶段已完成2180处_行政办公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