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专题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专题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绿色低碳技术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 绿色低碳技术

中国碳中和的成功例子

作者:[db:来源] 发布时间:07-05 点击数: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思萃碳中和合作相关项目案例介绍:

  1、青苔国际中日工业设计村数字低碳园区

  青台村,位于苏州相城南,毗邻喧闹古城,却被自然怀抱。从清代起发展水产渔业,渔村在历经农业合作化和工业转型中逐渐发展为被自然湿地环绕的工业村,恬静水乡与工业生产在冲突中产生混合但质朴的场所感——厂村交错,空间破碎,生活与生产场景交织。

  概况:

  line+与MLA+联手,在设计方案中提出“造物环(creation loop)”概念,即通过一个闭环整合产业流与空间流。“环”的设想是我们在面对复杂的设计需求时的即刻判断,也是我们贯彻始终的理念。

  “造物环”从高效集约的“功能环”、清晰可达的“交通环”、产销一体的“产业环”三大内容组织环,以及在地性的建筑肌理、多表情的水体景观、多群体的聚居场景、十坊多样的体验景观四大赋能策略展开。

  在新的工业村设计中,适当保留南面沿河的小体量民居、厂房的大跨结构、十字街的空间结构和生态景观基底,在对场地肌理、空间结构、业态功能、生态景观更新的同时,也关注对城市文脉、原始肌理的保留和延续。

  2、苏州现代传媒广场

  【概况】:苏州现代传媒广场工程为全国第三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立项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抓住"环保、节约、降耗"的核心思想,通过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尽可能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的目标。作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观摩工程,项目部始终做到环境保护措施到位,现场设施标准化、构件化,技术创新有亮点。整个过程中水、电指标控制比较好,节约材料也完成了项目部预定的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绿色施工 精细管理 环境保护

  【项目介绍】:

  工程概况苏州现代传媒广场项目占地面积约3.6万㎡,整个项目由2栋L形塔楼组成,中间以M形户外顶棚相连。办公楼高214.8m,共43层;酒店楼高164.9m,共38层。

  该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现代大道南侧,南施街与翠园路交界处,紧邻轨道交通一号线出口。地上建筑22万多㎡。

  3、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博览中心

  概况:苏州工业园区连续六年获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第一名,多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一直重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获评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级绿色园区、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等等。在生态领域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构建了1+N的政策体系,工业,能源,交通,城市,科技等领域的碳达峰课题报告、碳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行动计划等。

  效果:2021年园区单位生产、园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十三五初相比,下降了17.6%。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上面是呈稳步下降的态势。

  4、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

  概况: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地处苏州相城新热土,项目紧邻集团总部,占地2.23万㎡,总建筑面积11.4万㎡,地下两层,地上部分包括3座单体建筑,其中,总部办公楼,地上23层高112m;研发楼,地上14层高60m;产业孵化楼,地上6层,高24m。建筑设计着力打造相城区创新产业新地标、工匠传承新地标、文化融合新地标。未来这里也将成为人才孵化的新空间,成为科技赋能的新基地,成为EPC模式实践的新场域,逐步打造成为长三角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策源地、科技创新驱动器和国内外顶尖的行业交流平台。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建筑节能技术有哪些
下一篇:双碳战略的内容和意义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思萃|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低碳中和在建筑工程规划中的应用原则
  • 思萃|在建筑规划的各个环节采用“绿色、低碳”模式的经验汇总
  • 思萃|低碳建筑规划的3点原则
  • 思萃|建筑规划中应用低碳概念的策略
  • 无锡锡东新城“双碳”先导区“碳实践 绿色家园”方案首次亮相
  • 十四五规划: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 思萃|低碳概念下商住项目建筑规划的要求
  • 建筑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
  • 助力园区绿色发展,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三大策略
  • 建筑节能技术有哪些

产品推荐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专题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