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行业资讯

首页 > 资讯中心 > 建筑行业资讯

思萃|旧城改造与规划规划需遵循的原则

作者: 发布时间:02-08 点击数:

旧城区的改造与规划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基于注重地域文化、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合理空间布局、秉承自然和谐理念等几个原则,科学合理地处理旧城改造与旧城规划之间的关系,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1、“因地制宜”弘扬地方文化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历史文化是其独有的标签和价值所在。在建筑风格同质化的当下,区别于其他城市而独具一格的城市魅力往往来自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群,它们独具魅力,承载着当地的生活习俗、文化含义,是这座城市一张鲜亮的名片。因此,在规划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对旧城区内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借助现代化先进的规划手段,结合当地风格特征,统一住宅建筑形式,保留原有的历史特征,形成整体风貌!

此外,还可以利用合理的材料和创新规划来建造一些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给厚重的历史氛围注入新鲜的活力,以此来实现现代与历史的呼应,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集周秦汉唐文化和现代网红气息于一体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大雁塔广场改造工程就是典型例证。夜幕降临,古朴庄严的大雁塔被迷蒙的喷泉水雾、动感的音乐节拍、五彩的霓虹灯光所笼罩,现代和历史在这里交相辉映,穿越古今的大唐不夜城在今日的西安夺目绽放。此外要特别注意,建筑整体布局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规划相符合。

2、“以人为本”满足生活需求

确保改造区域内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是旧城区改造和规划工作的首要目标。在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的同时,秉承“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以市民的物质生活为前提的配套设施、交通环境、景观布局等改造工程才能真正把老百姓的需求落到实处,从而使旧城改造得到市民的认可,顺利实现旧城改造的目标!因此应将“以人为本”切实作为改造工程的基础,加快市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经济发展,改善邻里环境,激发消费需求,力争在改造旧城区的同时结合区内主要建筑使用功能,延续既有的建筑功能,精心着力打造一个舒适的、可持续的、和谐自然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3、合理空间布局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应通过对建筑的布局规划形成一个大型外部空间,为居民提供功能多样的居住空间,营造优质的居住环境。对于全面改造的区域,合理对其周围建筑及建筑群进行科学的改建或直接拆除。重新规划规划的建筑,其风格、布局与体量都要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

4、尊重自然,和谐与共

国内古建筑的特色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无论是苏州园林的雅致,还是故宫的威严对称,都在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美妙!因此,旧城改造依然需要遵守这个原则。在规划规划过程中,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减少能源的消耗,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外部环境,因地制宜。

上一篇:思萃|关于举办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施工图审查培训班的通知
下一篇:思萃|工业建筑节能规划的经验汇总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思萃|酒店建筑外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规划要素
  • 思萃|怎么样将生态建筑学融入高层建筑规划中呢
  • 思萃|城市道路规划规划中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 思萃|城市规划和建筑规划的3点关系汇总
  • 思萃|建筑规划中新技术的应用
  • 思萃|现代农业园的功能、分类及规划规划原则
  • 思萃|学校建筑规划的创新要点
  • 思萃|办公建筑规划需要把握时代特征
  • 思萃|现阶段国内旧城改造开发存在的不足之处
  • 思萃|钢结构厂房规划的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向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