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行业资讯

首页 > 资讯中心 > 建筑行业资讯

建筑楼梯间首层扩大前室设计防烟系统技术标准

作者: 发布时间:04-07 点击数:

  规划例子:

  我们经常遇到楼梯间有首层扩大前室的情况。直通室外的扩大前室防烟系统怎么样考虑,是否可以不设防烟设施,什么情况采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门怎么样计算?

  解决意见:

  根据规范要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规范名称及条文内容:

  •   《建筑规划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中第6.4.3条规定,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与门厅等涵盖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走道和房间分隔。第8.5.1 条规定,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防烟设施。

  •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中第3.1.2 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析:

  1.   1、仅作疏散用的首层前室,当只有防烟楼梯间和电梯门开向前室,且直通室外时,该前室应采用通过外门、外窗的自然通风防烟方式,不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不受其建筑高度限制)。

  2.   2、当首层前室为扩大前室时,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不受其建筑高度限制),其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3平方米,且不应小于扩大前室地面面积的2%。当自然通风不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按进入该扩大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1.0m/s 计算,门洞断面计算不计入直通室外的门。

  3.   3、首层前室对室外开门,机械加压送风难以保证前室的压力,因此推荐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方式。首层前室的自然通风效果不受风压影响,因此不受建筑高度的限制,除建筑高度小于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100m 的住宅建筑外,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首层前室也可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

  4.   4、对于仅作疏散用的首层前室,作用单一且直接对外,人员疏散便捷,安全性好。自然通风可以采用外门、外窗,外门、外窗的面积不做强制性要求。

  5.   5、对于首层扩大前室,其建筑面积较大,要求用于自然通风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应按3平方米与前室地面面积的2%取大值,以保证前室自然通风的效果。当自然通风不满足要求时,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上一篇:景观规划元素与室内规划着力打造具有自然气息的室内环境
下一篇:绿色建筑规划建筑朝向筛选|采光规划|布局光伏系统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思萃|概述绿色建筑规划理念的应用策略
  • 思萃|城市规划规划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 思萃|室内装修规划中吊顶的装修形式
  • 思萃|提高建筑工程规划质量的4点措施
  • 思萃|室内装修规划有哪些要素呢
  • 思萃|概述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 思萃|高层民用建筑绿色规划的实际应用
  • 思萃|建筑节能规划的主要途径汇总
  • 思萃|钢结构厂房规划的几点经验汇总
  • 思萃|室内装修规划怎么样更好地做到软硬装一体化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