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城市生命线

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生命线

四川省2023年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多领域的应急设备齐齐亮相

作者: 发布时间:06-02 点击数:

  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应急充电方舱……日前,在四川乐山市沐川县、凉山州宁南县等地召开的四川省2023年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中,涉及城市航空救援、废墟搜救、道路电力通信抢修保通、地灾抢险等多领域的应急设备齐齐亮相。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在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际,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科技力量怎么样支撑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5月11日笔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

  1、城市航空救援设备

  2022年9月,四川甘孜州泸定6.8级地震救灾现场,双尾蝎无人机挂载光电侦察吊舱、空中基站设备出动,累计为5600名用户接入通信网络。在四川,不断“升级换代”的救灾设备正成为灾后应急救援的“利器”。

  2022年2月,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启动“大型高空全网应急通信无人机平台”项目,并于当年7月在海拔4238米的甘孜康定机场使用双尾蝎无人机,完成了全球首次“高海拔”地区、“无信号”区域等复杂自然环境与真实应急条件下,无人机搭载空中基站实现全网应急通信的“实战”测试。

  2、废墟搜救道路电力通信抢修保通设备

  “15年前的汶川地震救援中,我们还主要依靠应急通信车、卫星电话以及人力抢修基站、抢通光缆来恢复通信,所需时间长且工作难度大。如今只需无人机设备,便能恢复灾区通信。”四川省通信管理局有关责任人说。

  除为通信抢险“提速”外,新型应急救灾设备正广泛应用于协助搜救震区被困人员中。在2022年泸定抗震救灾中,MIMO雷达人体愿景辨识与定位装备和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通过实现多个愿景的三维定位,并将雷达回波、图像和声音等信息无线传输到手持终端,让救援人员能够开展综合判断筛选,有效克服了单一传感器探测的技术缺陷。

  “地震预警信息早发出一秒钟、多传播一公里,都对挽救生命有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回望15年来国内地震预警事业的发展,四川大学教授、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应用信息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自2010年起,该所已与应急部门、地震部门联合建成覆盖国内24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并成功预警76次破坏性地震,涵盖2013年四川芦山7级地震、2017年九寨沟7级地震等。

  王暾介绍,现阶段小米、华为等多款国产手机都已接入地震预警作用,可使手机用户无须安装地震预警App就能享用地震预警作用。“现阶段,我们正联合我国手机企业试验手机地震监测预警作用,以实现以手机内置传感器取代传统预警监测仪的技术突破。”他说。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责任人表示,现阶段四川已整合省级应急救援专业队、新农村两级应急队伍等救援力量4800余支24万余人,形成县域“1小时”和乡镇“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并在全省布局6个区域性综合救援基地,规划建设应急指挥场所204个。未来,四川还将全面强化地震地灾应对,推动防震减灾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并着力提高应急处置保障能力,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率队赴安徽省调研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作
下一篇:郑州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规划建设方案概述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西安推行城市安全监测预警更智慧|24小时在线监测全市水、电、气、暖
  • 抓紧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 郑州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规划建设方案概述
  • 深圳加快智慧城市与数字政府建设
  •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率队赴安徽省调研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作
  • 成都武侯构建道路桥梁、市政设施、安全生产及气象监测智能感知
  • 沈阳建设全市减灾视频调度系统平台,成效显现
  • 山东加快推进数字变革创新,打造一批成长型智慧社区
  • 江西省防灾减灾救灾的“千里眼顺风耳”建设省级预警平台 精准发布预警信息
  • 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包括什么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